港島蒙特梭利國際幼稚園 / 幼兒園於去年9月開始辦學,校長強調學校使用百分百蒙特梭利教學法,主張混齡上課、使用大量教具以觸感來學習。沒有電腦不看錄像,學生不常做工作紙,多用雙手創造和體驗,相信學生自學能力高,就不怕日後書寫的挑戰。

去年9月開辦的新校舍,是該校繼位於天后、北角及西灣河兒童蒙特梭利幼稚園後,第四所主張全以蒙特梭利教學法教學的幼稚園,佔地一萬五千呎,課程根據國際蒙特梭利協會的教學法,分數學、感官教育、日常生活、語言、文化地理五大範疇,課室內教具十分多。

四所學校的校長劉麗明(Kelly),這天與一位學生在課桌上玩數學教具,學生依特製的數學教材學習數數字。旁邊一角整齊地擺放了數學的其他教具,還有像薄餅一般的圖形教具,教導學生不同形狀及分數的概念。劉校長每次只拿一種教具給學生,課桌上除了這份教具,規定不許擺放其他教具,她說︰「蒙特梭利讓學生每次只集中一項教材,玩完了再拿另一種,這樣學習就不會受到干擾了。」

教具任玩 老師不會干預

蒙特梭利式教學很着重體驗,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的教材,學生有自由的時間可以隨意拿出不同的教具,像玩具一樣地玩。一班有兩位老師及一位助教看管,從旁指導。一位學生拿出一塊洗碗用的海綿,吸滿清水後往大杯中擠出水份,老師說學生可以接觸海綿這種質料外,擠出水份的體驗可以了解到水的特性和物料之間的關係。同學似乎玩得樂此不疲,即使水濺出來也不用擔心,老師亦不會干預。

配對積木 打下寫字基礎

對於抽象概念,如大、小、粗、幼等,學校用實物來教學。課室上有形狀不同的木製積木,「通過形狀配對,學生同時就打下寫字基礎,學寫字不一定要拿筆寫的。」劉校長說。在課室地板,有一個大圓形,是用來讓學生沿着綫走的,校長說這樣能讓學生學習平衡及手眼協調。

學校有廚房,學生能夠參與製作不同的食物,老師說孩子用手搓麵粉,會體驗到不同質感,訓練小肌肉之外,也能夠動手創造出不同的美食。此外,學校還有一個大遊戲室,訓練大肌肉。

蒙特梭利的另一特點是混齡上課,那就是三至六歲的學生一同上課,劉校長說這樣學生能夠彼此學習,成長得很快,「大哥哥大姐姐會幫助幼小同學,指導他們放書包,訓練領導能力。」老師的角色是從旁指導,讚賞高年級為別人所做的事,肯定小朋友亦是教學的重點之一。「學校不會有貼紙作為獎勵,學生充滿自信去做事,完成後得到滿足感及老師的鼓勵,就是獎勵。」她希望孩子成長有自信,這比甚麼都重要。

沒有家課 每周分享閱讀

蒙特梭利的一大特色,就是沒有大量家課,那麼,如何銜接小學?劉校長說寫字是有的,家課全都在學校內完成。她認為寫字在於鍛練基礎,不在於寫得多、寫得深奧。學校的教材有畫綫條、不同的形狀配對及肢體鍛練,都為寫字建立良好的基礎。相比寫字,學校更重視閱讀。每周的唯一功課就是與家人一起閱讀故事書,然後於下一周圍成一圈(Circle Time),各人說一說自己的書。家長對小一入學面試都很重視,會為孩子安排上面試班。校長說學校重視孩子有禮貌,懂握手說再見,這些禮儀都要長期訓練得來的,不能急。

Reference URL: Sky Post